情动于中,歌以咏之。当贾湖骨笛穿透八千年的时空发出清响,当《诗经》里雎鸠的啼鸣在河洲回荡,中国人的浪漫基因便已镌刻进音律的跃动之中。从断桥烟雨中《白蛇传》的缱绻,到化蝶双飞时《梁祝》的绝唱,从康定城头那朵“溜溜的云”,到数字时代跃动的电子音浪,情歌始终是中华民族鲜活的情感载体。四川卫视匠心打造的音乐文化唱演类节目《中国情歌大会》,以“情歌”为切口,以“情歌里的中国,中国里的情歌”为精神内核,在经典旋律与全新演绎的交织中,铺陈出一幅跨越千年的中华情歌长卷,让世界听见“中国式浪漫”在当代的澎湃回响。

《中国情歌大会》:  以音律为舟楫 溯游“中国式浪漫”长河(图1)

一、音乐解码:激活华夏文明的千年情韵

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,音乐是最早升腾的文明火种之一,情歌则是其中璀璨的星芒。《中国情歌大会》以独特的文化自觉,将散落于时光褶皱里的情歌碎片重新缀连,构建起一座贯通古今的“情感博物馆”。

节目系统梳理了自先秦至今的中国情诗和情歌,全景式呈现中国人爱情观念的审美流变,绘制华夏文明的情感谱系,完成对民族集体记忆的创造性激活。节目首期开创性地以“典籍里的情歌”破题,从《诗经·蒹葭》中“溯游从之”的执着追寻,到《西厢记》中“有情人终成眷属”的普世祈愿,再到《红楼梦》中“木石前盟”的宿命感伤,“情歌唱演团”通过再现典籍中的爱情传奇故事,诠释“中国式浪漫”的多元表达,构建起立体的中华情歌文化坐标系,让观众得以窥见:“中国式浪漫”从未断裂,它始终在音律的嬗变中延续着华夏文明的基因。

《中国情歌大会》最深邃的洞见,在于解码音乐的深层价值,揭示情歌作为文明活态“基因库”的本质属性,当娱乐性的情歌升华为文明传承的介质,那些流淌在五线谱中的旋律,便成为破译中华民族精神的密钥,让华夏千年情韵在当代焕发新生。

《中国情歌大会》:  以音律为舟楫 溯游“中国式浪漫”长河(图2)

二、非遗焕新:重构中华美学的当代表达

《中国情歌大会》将非遗的活化传承纳入情歌艺术生产体系,构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之间的对话桥梁,使中华美学焕发新的时代生命力。

《一生有你》通过代际创作实验实现了艺术传承:四川扬琴的轮竹技法在民谣旋律中形成音色互文,四川方言念白与现代电子音效构成时空对话;《千山》的跨界演绎,则将戏曲声腔的韵律美学与国风舞蹈的动态造型、戏剧脸谱的视觉符号进行有机融合,构建多维度的情感叙事空间。

更富建设性的是,节目通过创造性转化构建文化传承的新语法。在“投壶选歌”环节,源自《礼记》的投壶宴饮之仪,被解构为音乐盲盒的互动仪式;《诗经》中“投我以木桃”的古老浪漫,则被化作“信物配对”的互动游戏。这种沉浸式文化解码,将静态的典籍记载转化为可感知、可参与的当代文化现场,让传统礼乐精神在互动体验中完成现代传递,有效增强观众的情感认同。

《中国情歌大会》:  以音律为舟楫 溯游“中国式浪漫”长河(图3)

三、民歌新唱:催化地域音符的浪漫转译

节目以民歌为镜,通过挖掘地域音乐特质,在创新演绎中搭建起沟通传统与现代、地方与民族的媒介,映照出中华大地上多元文化交织的情感图景,让千年传唱的情歌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印记。

四川民歌的演绎成为地域特色的鲜活注脚,《槐花几时开》以川南小调的柔婉韵味,晕染出丘陵梯田间的氤氲诗意,尽显巴蜀儿女骨子里的缱绻深情。节目更以地域音符为经纬,织就中华情感的斑斓版图:《茶山情歌》《高山青》《婚誓》经创新改编融合成串烧曲目《执手山海间》,奏响跨越山海的深情和鸣;

《达坂城的姑娘》的欢快旋律与维吾尔族舞步交织,舞台瞬间化作绿洲上的浪漫集市;桑植民歌《马桑树儿搭灯台》既保留了“隔山传情”的土家山歌韵味,又融入电子音乐的元素,让濒临失传的民歌重新焕发传播活力;蒙古长调《天边》融入呼麦技法,在苍茫吟唱中升华为民族交融的听觉图腾。

节目中的民歌改编突破了传统的单向度演绎,通过多维艺术语汇的嫁接,使不同民族的爱情叙事既保持文化特异性,又形成共情共振。

《中国情歌大会》:  以音律为舟楫 溯游“中国式浪漫”长河(图4)

四、情感叙事:标记时代脉动的爱情刻度

《中国情歌大会》采用“音乐+故事”的双重编码体系,构建起多维度的情感表达场域,使私人情感叙事转化为观照时代的精神镜像,系统勾勒出中国式爱情的价值图谱。

《马桑树儿搭灯台》再现湘西儿女的烽火情书,当“写封书信与郎带”的旋律响起,革命年代的爱情誓言与家国大义在音符间流淌,迸发出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;《借我一生》以音乐为索引揭秘文人伉俪的情感档案,既呈现钱钟书与杨绛的笔墨知音之雅,又勾勒巴金与萧珊的灵魂共鸣之深;《红尘滚滚》的旋律铺展出三毛与荷西跨越山海、生死相随的旷世之恋;《月牙湾》的艺术演绎背后,凝结着樊锦诗与彭金章十九载分居守望的执着,以及携手守护敦煌的永恒誓约。此外,如科夫妇在若尔盖草原10年守护黑颈鹤的相濡以沫、重庆江津深山“爱情天梯”的坚贞承诺,皆共同构成鲜活的时代情感样本,成功建构起情歌艺术与现实生活的意义联结,使悬浮的浪漫意象获得坚实的人文根基。

节目还创新性地设置了“开放麦”路演活动,搭建全民情感互动平台,邀请大众共唱情歌、共叙情话,在集体共鸣中培育正确的爱情认知,催使情歌与时代产生奇妙的化合反应,使情歌不再是孤立的旋律,而转化为丈量时代“心跳”的文化标尺,实现了从私人情愫到时代精神的诗意抵达。

《中国情歌大会》:  以音律为舟楫 溯游“中国式浪漫”长河(图5)

《中国情歌大会》以音律为载体,铭刻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情感史诗,在创新性表达的叙事框架中实现当代传递,不仅开创了文化传承新范式,也开拓了国际传播维度的中国叙事实践,让世界在音乐旋律的共振中,听见“中国式浪漫”的情感智慧,看见中华文明焕发青春气象的和美共鸣。

冷  凇  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、研究员、博导,

哈尔滨亚冬会、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撰稿

李雯雯  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特聘研究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