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吸是生命的基础,但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、术后康复人群及呼吸功能障碍者而言,每一次呼吸都可能伴随着痛苦与挑战。近日,广元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创新成立“呼吸康复小组”,通过多学科协作、个性化康复方案和先进设备支持,为患者提供科学化、精准化的呼吸康复服务,助力患者重获自由呼吸。
从“无法自主呼吸”到“独立生活”的奇迹
65岁的张婆婆因车祸导致“重型颅脑损伤”,一度生命垂危。因病丧失自主呼吸功能,医生只能为她做了气管切开,张婆婆从此要靠机器来呼吸和维持生命。
面对严峻的康复挑战,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立了“呼吸康复小组”,对张婆婆进行全面评估,制定了阶段性康复计划。
经过系统治疗与训练,张婆婆逐步实现脱离呼吸机、堵闭气管切管,站立和行走,成功拔除胃管,恢复经口进食、自主咳痰等生理功能,最终实现了生活自理。
多学科协作+个性化方案:呼吸康复的“核心引擎”
“呼吸康复小组”由呼吸治疗师、康复医师、护士、营养师及心理医生等组成,针对患者病因、病情及身体状态,定制“一人一策”康复方案,涵盖:
早期介入:对重症患者进行呼吸肌训练、体位管理等,预防并发症;
精准脱机:通过呼吸机参数调整、自主呼吸试验等,科学评估脱机时机;
功能重建:结合物理治疗、营养支持及心理疏导,全面提升心肺功能与生活质量。
先进技术赋能:让呼吸康复更高效
借助体外膈肌起搏器、高频胸壁振荡仪等设备,结合气道廓清技术、有氧训练等,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,缩短康复周期。
重视呼吸康复,打破“保命不保质量”困境
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彬介绍:“许多患者虽度过生命危险期,却因呼吸功能未恢复而长期卧床,生存质量低下。呼吸康复的介入能显著减少致残率,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。”(刘瑛)